6個月從零基礎到悉尼大學交互設計,作品集融合6個專業(yè):交互,平面,裝置,產(chǎn)品,展示空間,JavaScript,coding代碼編程!精準的夢校定位和多學科融合讓她零基礎拿到悉尼大學Offer。今天我們邀請到了JiaYi同學,以采訪對話的形式和大家分享她的悉尼大學交互設計申請!
University of Sydney
在國內讀完工業(yè)設計本科學位的JiaYi同學,在和自然光線一起成長的半年時間里,完成了從基礎課到作品集的準備,并順利拿到悉尼大學交互設計的Offer。
自然光線問:你申請的專業(yè)其實和本科差距很大呢,為什么要選交互設計這個交互設計專業(yè)呢?
因為交互設計專業(yè)剛剛興起嘛,其實當初在我們本科課程上也學過一部分交互設計,感覺自己也挺感興趣的。然后當時在國內也參加過國內的考研,看過一些相關的論文,也是感覺挺有意思的,就決定去國外學交互設計試試。
自然光線問:你是怎么決定出國讀交互設計的?因為你之前說你在國內考過研嘛,就是怎么了解到海外院校這方面的呢?
因為交互設計在國外可能更先進一些,而且本來就是源于國外的,所以感覺國外應該更專注更專業(yè)一些,而且國內考研的話,還要提高我的政治和英語,英語還好,主要是政治要提高,我卻不喜歡背太多的政治文章。
而且考研時準備的應試英語和真的在英語環(huán)境里生活對于英語的實際提高肯定也不一樣,語言作為一種技能來說還是應該更注重實際應用,所以我就想干脆逼自己一把,通過跨學科留學和不同的人交流,既能學英語還能學設計,再加上出國也是一種鍛煉。
很多同學都有一個疑惑,我的專業(yè)到底適不適合留學,到底該選擇國內考研,還是出國讀書呢?
這個選擇題其實不只發(fā)生在JiaYi同學一個人身上,在平時的咨詢中,我們也經(jīng)常遇到類似情況的學生。
其實不管出國也好,還是在國內讀書也好,最終的選擇都還是要你個人去確定。但是不同的專業(yè)確實在國內外,會有一定的偏向。比如,你就是只想在國內特有的一些藝術專業(yè)上,深度并且專一的學習,像是國畫、青花瓷制造這樣的專業(yè),那當然是在國內會有更好的發(fā)展和前景。
但是類似創(chuàng)新設計,裝置藝術,新媒體藝術,還有JiaYi同學申請的交互設計,這類較新興的專業(yè),在國外則會有更好的發(fā)展。就像JiaYi同學所說,這些專業(yè)起源于國外,在國外的藝術環(huán)境下,這些學科已經(jīng)形成了非常系統(tǒng),并且成熟的學習體系與構架。
國內整體來說,交互環(huán)境是比較偏UI/UX這兩個方向的,但其實交互設計是一個非常大的領域,而自然光線在創(chuàng)建之初就十分關注這個新興專業(yè),直至今日已經(jīng)積累了大量的教學經(jīng)驗和Offer成果,如果你喜歡創(chuàng)新又迷戀科技,善于策劃又渴望展示。那么,你一定會愛上交互設計。這個設計與高科技和諧融入的藝術形式,將給你足夠的施展空間,呈現(xiàn)前所未有的視覺體驗。
自然光線問:那為什么選擇了這個悉尼大學呢?而不是英美?
因為悉尼大學排名很高,所以就想既然要學就選好一點的吧。至于為什么沒有考慮英美,還是因為我自己想去澳洲,澳洲環(huán)境很好,也對澳洲比較感興趣,在休息的時候有意無意的經(jīng)常欣賞關于澳洲環(huán)境的照片,感覺很美好,再加上感覺要是去美國的話擔心沒有澳洲安全,生活節(jié)奏也不一樣。我更傾向安逸優(yōu)美的工作環(huán)境。
自然光線問:自然光線的老師在選擇學校上,有給過你怎樣的建議呢?
有的,他們告訴我澳洲那邊哪個學校交互設計專業(yè)比較好。然后讓我我自己來做選擇。
通過自然光線的導師推薦,也參加過一個暑假的workshop,我覺得還挺好的,通過這個活動能夠讓我見識不同學生不同的專業(yè)效果,而且這個還能幫我加快我做作品的速度。
這個workshop是交互設計和平面設計的。覺得挺好的,就是他們很多人來自不同專業(yè)的嘛,果然在自然光線臥虎藏龍,有好多厲害的學生。
除了學生自己的research以外,自然光線的老師還會根據(jù)學生的具體需求給一些針對性的指導。
很多同學剛來的時候不知道要選哪所院校,尤其零基礎,對藝術院校不了解的學生。自然光線首先會了解學生的愛好和興趣,比如他比較喜歡怎樣的學校氛圍,傾向如何的教學形式,甚至是這個學校的證書在目標行業(yè)中的“含金量”,之后可能會給學生看一些院校的學生作品,讓他自己去了解不同的學校,之后再做決定。
在jiayi同學這個案例中,她很有自己的想法,也做了詳細的調研,導師便可以直接針對她的夢校給出詳細的交互設計作品集指導方案。
自然光線問:在課程中,有哪些是讓你印象很深刻的么?比如項目、workshop這些,對你之后的交互設計作品集啟發(fā)比較大的。
比如在和張老師一起合作的交互設計作品集項目中,讓我切切實實體會到張老師是個很厲害的導師,很多邏輯思維都會提供給我做引導,會建議我如何做會更好,我覺得她在設計方面講的特別周全,幾乎每個方面他都會幫我考慮到。
我認為她指導我做的那個作品非常的完美,哪怕從每個角度思考也很難詬病,再加上視覺效果也很好,所以我覺得真的很不錯,是個很好的老師。
自然光線問:那同學你可以說一下你交互設計作品集有幾個項目嗎?然后每個項目都有什么內容?
我經(jīng)歷了不同的老師,一共做了三個項目。在這里重點講兩個吧~
在跨學科項目中,自然光線的彭老師帶領我完成了這個項目交互設計作品集的主要內容,他是個很有耐心很踏實的老師,教學方式也跟張老師風格完全不一樣,做作品的過程中,他總是給我平面方面的一些建議,因為他想從這個方面打開我作品集的突破口,交互方面的他也經(jīng)常跟我一起探討。
像我跟他做的這個作品,做的時間有點久,做的是一個探測類似的產(chǎn)品,我和他的“交互”過程經(jīng)常是當我遇到瓶頸的時候我就先做一個大概的樣子,老師就會給我提很多關鍵性的建議,然后我會反復修改,那時候彭老師的耐心就體現(xiàn)出來了,因為當時我還要準備考英語,精力有限的我經(jīng)常沒辦法在作品集分配太多,他就會不斷地督促我,一次次的追著我?guī)е胰セ仡櫋⑿薷?,我都覺得不好意思了,他真的是特別有想法,也經(jīng)常會給我平面搭配上的建議。
交互設計作品集展示
悉尼大學交互設計作品集
另一個項目,是其他老師指導的,做的是關于未來的裝置,名字叫聊天機器人。當時他是把他所有學生聚在一起,根據(jù)未來這個主題,自己去選擇自己想設計的方向,我和幾個同學因為性子急,所以被分到了一起。老師對這個選題也特別感興趣,他就先讓我們搜集資料嘛,在這個過程中就暴露了不少問題,因為我們想的比較簡單,所以他就讓我們深挖一點信息,他說:
我們要是想設計一個裝置,我們一定要考慮他可能發(fā)生的問題以及他是怎么操作的,要知根知源。
因為他怕以后在面試的時候,我們說不上來,所以他讓我們每一步都走得清清楚楚的,邏輯清晰,另一位張老師經(jīng)常會在自習室出現(xiàn),他每次一出現(xiàn)都問我們作品集的進展情況,會經(jīng)常給我們建議,我感覺他做什么都很好,因為我們這里也涉及到產(chǎn)品設計,我們做的時候會用軟件給他做出模型,他就會即時反饋給我們一些建議,就是你要把這個東西做成什么什么樣子會不會比較好。
當最終成品做出來的時候他一樣會用專業(yè)的角度審視,告訴我們哪些地方做的不夠真實,細節(jié)和語音也會卡的很,細節(jié)上的專業(yè)詞匯,他都會幫我們看,因為覺得這個還是挺重要的,因為擔心考官不能明白你什么意思,他很重視圖文結合的呈現(xiàn)形式,不建議總是文字說明,他說如果你圖做的很清楚了,就不需要文字了,所以他會讓我們把圖做的更好一點。
裝置設計作品集展示
申請悉尼大學交互設計作品集
國外其實很多學校都會給學生這樣的創(chuàng)作機會:和不同專業(yè)的同學合作完成項目,每個人雖然主要負責的都是自己專業(yè)的內容,但是,各自專業(yè)之間的交流和碰撞,卻能幫助大家收獲不同維度的理解和思考角度。
交互設計專業(yè),本身就是一個非?!翱鐚I(yè)”的領域,在課程設置上更是如此。自然光線不僅會為帶大家?guī)眍愃艼iaYi說到的,這種形式的workshop,在平時上課時,我們也特別鼓勵“六大系”不同系間的學生合作。
像本文中JiaYi同學所說的,老師要求他們細化細節(jié),能用圖展示出來的就展示出來,這其實也是很多同學在沒有導師引導的時候走進的“歧途”,需要有專業(yè)老師的指導來“排雷”。
很多同學在作品集創(chuàng)作的時候,都常常會進入一個誤區(qū),我的作品集就是作品集展示的冊子,雖然說這樣理解并沒有錯,但是國外院校申請用的作品集,是帶有強烈目的性的,就是用來申請的,所以這時,你的作品集不僅要展示出你的作品,還要告訴招生官,你是如何在創(chuàng)作中思考,并用怎樣的能力去解決問題的。
這些內容要如何展示?就是同過作品集里的“前期”和“后期”過程圖,也就是JiaYi所說的,張岑老師嚴格要求的那部分。雖然排版的時候,這些圖可能會被歸為sketch,但是不代表你就可以不認真對待。
作品集的每一頁內容,都是一次你的展示機會,20頁作品集,就是20次展示機會,每一次機會你都應該合理安排,向招生官展示你不同維度的能力和特長。
自然光線:那你能不能再給我們具體說一下這個留學作品集培訓項目的內容呢?
這個交互設計作品集項目是自然光線的魏老師帶領我們做的,而它的重點,其實就是跨學科。
它的主題是有關于探討靈魂的展示空間,我們幾個同學最開始想做的是關于緩解人們對于死亡的恐懼情緒,希望能把人的靈魂用視覺的角度體現(xiàn)出來。
這個作品一直是魏老師在幫我們,提供一些建議,然后再大家一起在教室里做模擬裝置,其實做那個的還是挺費勁的,因為我們要是想展示這個東西的話我們必須要有類似于LED燈,我們就四處借,而且在制作的過程中要用到編程,而連這個都難不倒魏老師,他經(jīng)常指導我們。
跨學科作品集展示
研究生申請悉尼大學交互設計作品集
作品集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于我們分完小組以后,就大家聊了聊最近發(fā)生的事情,有一個很厲害的同學說,發(fā)現(xiàn)大家對于死亡的恐懼一直都在,然后我們就開始探討,本來我們探討出好多好多方案,最終我們選擇了這個。
自然光線:你小組內的同學也都是來自不同的專業(yè)或者領域,那你有沒有感覺來不同專業(yè)的同學大家一起,團隊作業(yè),有哪些感觸?或者受益的點嗎?
感觸是大家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想法,尤其跨學科的幾個同學,我知道他們是國內很厲害的學校畢業(yè)的,他們的邏輯思維也很強,想法都非常有創(chuàng)意,除此之外他們經(jīng)常去參觀一些展覽,會經(jīng)常自己去設計一些小東西,以這種方式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
這也給了我很多鼓勵,當我發(fā)現(xiàn)一些他們想到我卻沒想到的點,我就會勵志以后要向他們看齊,關注他們所關注的東西,他們也像張思辰老師一樣很注重一些細節(jié)的表現(xiàn)。
感覺把很多不同專業(yè)的學生放到一起可以學到很多,會覺得這個專業(yè)學的好的學生很多很多,然后要學的東西也很多很多,這樣才能激發(fā)自己想學的欲望,不然老是自己做的話,就沒有一些新的想法來激發(fā)自己了。
JiaYi同學的交互設計作品集課程雖然只有短短的半年時間,但是自然光線依舊為她的每個項目,都做了定制化的課程規(guī)劃。有主導作品集全程創(chuàng)作的專業(yè)老師,也有在不同的“跨學科”項目里,負責相應課程內容的專業(yè)老師。
給不同的學生定制針對性的課程,根據(jù)具體的項目,安排專長老師,給學生最大可能的幫助。老師以導師+合作伙伴的身份,加入項目,引導學生的創(chuàng)作想法,牽動小組的進程。
創(chuàng)作整體由小組成員去主導,但是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老師都會層層把關。當小組創(chuàng)作進行到一定階段時,老師會進行整理、回顧、critique,來幫助同學們發(fā)散思維,梳理之前每一步創(chuàng)作的過程來總結經(jīng)驗,看看項目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或者改進措施。
說到Critique,這是個非常重要的作品集修正元素,Critique是分析一個作品,提出反饋和建議的過程。聽取他人的反饋,這是設計師成長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既能以更大的視角看待自己的設計思路,也能訓練自己的系統(tǒng)思考和感受力,給他人有意義的反饋。
在Critique過程中,學生可以快速提升演講能力、溝通能力和心理素質。作為貨真價實的舶來品,自然光線通過專業(yè)的教師團隊將整個作品集研發(fā)流程完美移植到了藝術留學教育中,讓你置身國內,也能提前感受國外的教學環(huán)境和節(jié)奏。
自然光線:在這些項目里,你會得到靈感嗎?
對對對,會的,相互討論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覺得這樣組裝一下也是挺好的,自己的話就是單一一條流水線,沒有人能夠激發(fā)自己,可能我的想法就是大學學到的一些固定思想,當時覺得很正常,但缺少什么自己也不知道,因為大家都是這么走得,只有大家是不同學校畢業(yè)的,又來自不同專業(yè),才發(fā)現(xiàn)大家的想法四面八方。
自然光線:同學你在做作品集期間時間是怎么平衡的,就是學英語和做作品集兩方面?對未來的學弟學妹有什么建議?就是在學英語和做作品集上。
我一開始也是問別人,我是應該先學英語還是應該先做作品集,還是同時進行呢?
有的人就跟我說你要是有能力就同時進行,反正你節(jié)約時間是可以完成的,但是后來事實證明,根本不可能。
所以如果讓我建議的話,最好還是先專心一門學,因為當時我做這個項目的時候就挺快的,不到一個月應該就可以完成,但是我當時沒有安排好,拖沓了,導致我英語也沒考好,作品集也拖了一點時間,后來我跟張岑老師做的時候,我就決定專心一門試試吧,然后就集火研究這個作品集,天天來做,就做的非???,早點做完了,就可以專心學英語,所以還是先學好一科吧,不然兩科都很耽誤。
在和JiaYi同學交談的半小時里我們和她回溯六個月的時光,這其中有驚喜也有探索,不論對于學生本身還是陪伴她的諸多導師都是一段難忘又有意義的回憶,整理出的信息也很受用于之后希望走交互設計的學弟學妹們。
自然光線專注于學生的作品集培訓之余更專注學生的個人表達,這里面充滿了展示你自己的機會,也充滿了和各大品牌聯(lián)手合作的豐富你個人履歷的機遇。
想要申請國外交互設計留學的同學們請咨詢自然光線的老師,我們將為您詳細介紹國外交互設計藝術院校,包括悉尼大學、藝術中心設計學院、卡內基梅隆大學、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等,詳細的為學生規(guī)劃交互設計作品集創(chuàng)作方案及申請規(guī)劃。
更多交互設計作品集課程推薦:
國外交互設計好的大學:英國、美國、澳大利亞,提供本科碩士詳解
本文均屬自然光線國際藝術教育團隊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jīng)允許不能以任何形式的商業(yè)轉載,如有發(fā)現(xiàn)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