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藝術是什么?純藝術留學到底包含哪些專業(yè)?藝術留學前期準備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選擇具體的專業(yè),只有確定了具體的專業(yè),同學們才能開始自己的作品集和申請,但是選擇專業(yè),往往又是最令人糾結的一步??赡芷渌麑I(yè)還好說,尤其純藝術專業(yè)留學,是難度最大的,那么,純藝術到底是什么?它是一個具體的專業(yè)?還是一個學院?它包含哪些專業(yè)呢?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其實也難怪大家會分不清,不同的學校對純藝術都有不同的安排,有的學校會將Fine Arts作為單獨的專業(yè),比如Parsons就是這樣,但也有的學校,會把Fine Arts作為一個學院,就好比今天我們會說到的RISD,MICA,和RCA。而當Fine Arts作為學院出現(xiàn)時,具體的學院內(nèi)專業(yè)劃分,又令人傷透了腦筋。
我們先來看一下各種“詞典”里,是如何解釋Fine Art這個詞匯的。首先,Cambridge Dictionary/劍橋詞典給出的定義非常簡單,只有一句話:諸如繪畫,版畫,和雕塑這樣,沒有實際使用價值的藝術,但又因它很好看而受到推崇的藝術,就是Fine Art;其次,再看一下相較而言給出更多理解的WIKI百科:wiki給出的定義是以歐洲傳統(tǒng)美學為出發(fā)點的理解;Fine Art是美學或美感的藝術表現(xiàn),應該與應用藝術/工藝美術區(qū)分開,所謂的應用藝術指的是將裝飾與設計融合在生活中具有實用性物品的藝術形式,在傳統(tǒng)美學意識里,指的也就是陶器,金屬制品等。
在傳統(tǒng)藝術理念中,純藝術主要分為5種形式:painting/繪畫,sculpture/雕塑,architecture/建筑,music音樂,以及poetry/詩歌,以及屬于表演藝術的theatre/戲劇和dance/舞蹈。當然,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數(shù)百年一成不變的,現(xiàn)當代藝術的發(fā)展,也給了Fine Art新的定義,比如,電影,攝影,設計,概念藝術,版畫等。
為了方便大家的理解,還是貼一下wiki百科的原圖,大家可以注意一下,我用標記畫出來的部分,這里強調(diào)了Fine Art的其中一種定義,也就是依托美學而成立的視覺藝術。
總結上面兩個詞典的理解,我們可以畫出重點:
1 Fine Art需要具備較高的美學價值;
2 Fine Art應與Applied Art區(qū)分開(也就是劍橋詞典中說到的Practical use);
3 Fine Art的形式非常廣泛,除了大部分人印象中等的藝術繪畫外,還包括音樂,戲劇,舞蹈,詩歌等。
理解了什么是純藝術,我們再來看看具體到院校里,有哪些專業(yè),是包含在Fine Art里的。我們在此,也可以多看幾所院校的Fine Arts劃分,我們本次選擇RISD,MICA,RCA三所學校作為對比。首先RISD羅德島設計學院作為全美排名第2,全球排名第3的藝術院校,關于它的人文學科和純藝專業(yè),一直以來都給人留下了比較刻板的印象,這一次我們就來看看它到底是不是大家理解的那么刻板;MICA,全美純藝排名第1的院校,自不必多說;而RCA則是全球排名第1的藝術院校,也必須是我們考察的重點。
RISD、MICA、RCA三所院校關于純藝術的劃分,大致如下:
左圖RISD;中圖MICA,右圖RCA
不同的學校對純藝有自己的劃分方法,里面的藝術設計專業(yè)也各不相同,像是Ceramics和Glass,在wiki給出的傳統(tǒng)定義里,其實都應該算作在應用藝術領域。但是這3所學校,都將他們放在了純藝里,RISD將它們分別作為獨立的專業(yè)設置,MICA只有Ceramics這一個專業(yè),而RCA則將它們放在了一起。
除了這兩個專業(yè),大部分同學印象中,原本應屬于時尚設計部分的珠寶設計和面料,也被劃分在純藝領域;其次還有看起來屬于影視制作的電影/動效/錄像和攝影;以及跨學科形式的新媒體藝術等,竟然都變成了純藝專業(yè)。那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下這些專業(yè),為什么會是純藝專業(yè)。
上面我們提到RISD和RCA對它們有不同的劃分,在RISD,Ceramics被給出了這樣的定位:陶瓷的原料黏土,是一種具有極強表達性,和多元化可能性的介質(zhì);Glass也被給出了“類似”的定義,其中要特別注意的一個詞,就是“artist's material”。玻璃作為藝術家們的創(chuàng)作材料,具有非凡的表現(xiàn)范圍和充滿無限潛力的發(fā)揮空間,可以用來融合進雕塑,建筑,設計,工藝和裝飾藝術。
根據(jù)上述定義,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在RISD,Ceramics和Glass都只是一種藝術的表達媒介,也就是具體的材料,需要結合其他藝術形式來完成,就像繪畫中需要用到的顏料,雕塑里需要用到的泥土一樣。在這里,陶瓷和玻璃就不是具體到實物,如花瓶或者鍋碗瓢盆的制品了。
當然對于這兩個專業(yè)的學生來說,基本的陶瓷/玻璃燒制技能還是需要具備的。但是正如RISD BFA Glass的課程部分所說的:“Glass is a dynamic medium with limitless possibilities and a surprising amount of impact in the worlds of art and design.”在擁有這樣基本技能的基礎上,你需要再去探索具有突破性或創(chuàng)新性的使用空間。因為玻璃是一種具有動態(tài)的媒介,擁有無限的可能性,可以在藝術和設計領域產(chǎn)生驚人的影響。
RISD提出了對Ceramics和Glass的一種“材料”定義,當我們看到RCA和MICA時,就會發(fā)現(xiàn),這兩所學校也很贊同這樣的觀點。首先RCA,盡管它將這兩個專業(yè)放在了一起,但是依舊不影響它對這兩個專業(yè)的解讀,就如RCA在專業(yè)說明部分提出的,這個專業(yè)的主要核心,還是Material thinking。
其次MICA,沒有Glass專業(yè),只有Ceramics,但是專業(yè)介紹部分,也有這樣的一句話:“they learn and explore its incredibly varied role in fine and applied arts,industry,and design.”他們/學生學習和探索陶瓷在純藝,應用藝術,工業(yè)和設計中所扮演的各種各樣的角色。這里不難看出,其實于MICA而言,陶瓷同樣是一種藝術表達的媒介。
今天我選的3所學校里,RISD和RCA都將珠寶設計劃分在了純藝領域。前面看過了幾所學校對陶瓷和玻璃的解讀,大概可以猜測,珠寶與金屬設計,應該也是站在“藝術媒介”的立場上,來劃分的。
比如RISD就說到“explore the intersections between art,craft and design”,珠寶與金屬制品這門專業(yè)所學的,并不僅僅是珠寶本身,學生的學習重點并不是珠寶首飾市場或者首飾作為時尚配件與服裝設計的搭配,而是作為一種藝術家表達自己想法和理念的載體,來探索構成珠寶所需的藝術、設計、與工藝之間的關系。
和前面陶瓷專業(yè)一樣,不只RISD是這樣理解的,RCA也是如此,只不過它是分別從藝術家和普通個人的身份出發(fā)的:對于藝術家,通過手工制造,或一些數(shù)字技術,來主導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非常重要,因為這是我們理解世界的方式;而作為獨立的個人,我們往往又著迷于世界提供給我們的,豐富多樣的材料和資源,借助這些資源和材料,我們的想法和創(chuàng)意,可以不斷放大,并以一種藝術的形式進行展現(xiàn)。
Jewellery&Metal,珠寶與材料是專業(yè)的重點,傳統(tǒng)材料、現(xiàn)代新型材料和各類工藝的應用,可以滿足創(chuàng)作者對于表達的需求和欲望,因此學校也非常鼓勵學生在材料方面的不斷嘗試和探索,以開放的態(tài)度和批判的方式設計和創(chuàng)作。
在開頭我們也說到,這幾個專業(yè),在當代藝術領域中,一般都會被劃分在純藝術領域,但是也有部分學校,會將這幾個專業(yè)放在Media Arts里,像是UAL LCC,F(xiàn)ilm,Animation,就是在Screen School下,而Photography則是在Media School里。并且關于這幾個專業(yè),即使我們用以舉例的RISD和RCA,也有不同的理解,像RCA就把Animation放在了Communication學院下。
為什么這幾個專業(yè)也會被放在純藝里?
依舊對比RISD和RCA:RISD Film/Animation/Video,無論是電影,動畫,裝置藝術,還是互動媒體,都是“the tools needed to articulate a creative vision”,表達創(chuàng)造性視覺所需的工具。它們本身來說,并不是藝術,而是藝術得以呈現(xiàn)的路徑。
在Photography專業(yè)部分,有這樣的一句話,異曲同工:“RISD approaches photography as an ever-changing set of technical,conceptual and aesthetic conditions that exist within a broad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RISD將攝影視為一種在廣泛的社會和文化背景下存在的不斷變化的技術,概念和審美意識。
在RCA看來,攝影從出現(xiàn)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變成了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在攝影最初的定義里,就是用以記錄人物或物體的,作為拍攝者,只是將已有的事物“轉述”出來。但是在現(xiàn)代,很多藝術家,將攝影作為一種情感的寄托和表達,甚至特殊繪畫方式。
那這時,攝影就不再只是單純的記錄了,正如RCA所說:“The boundary between what is and what is not a photograph is dissolving.Whether still or moving,instantaneous or posed,digital or analogue,the photographic image is now a malleable cultural and aesthetic form of representation.”什么是攝影,什么不是攝影,已經(jīng)沒有一個絕對的劃分標準了,無論是動態(tài)攝影還是靜態(tài)攝影,或是數(shù)字攝影,又或是構成攝影,都是具有可塑性的文化和美學表現(xiàn)形式。
如果是經(jīng)常參加自然光線 workshop或者線下活動的同學,應該對這兩個專業(yè)出現(xiàn)在Fine Arts里,并不會感到意外。像2018年暑期課期間,連續(xù)8年擔任Pratt普瑞特藝術學院招生官副主席的Megan Suttles,就曾在Workshop中以100件小物,來詮釋雕塑的意義;在這個Workshop里,她將“傳統(tǒng)”的雕塑進行了延伸,在創(chuàng)作時,她把整個空間當做是畫布,用一些普通而常見的材料,通過不斷的重復、疊加使用,進行“雕塑”創(chuàng)作。
很多前來參與的同學,都第一次將服裝面料用在了雕塑中,創(chuàng)作了一種全新的雕塑形態(tài)。在這一方面,Textiles和Fiber與前面幾個專業(yè)里提到的Photography,Ceramics,Glass一樣,都是具有創(chuàng)作屬性的材質(zhì)和媒介。
比如MICA馬里蘭藝術學院就提到了這一點:“Although there is a strong sculptural emphasis in the major,you'll explore both 2D and 3D approaches,and many fiber students create work that involves installations,performance,video,and other cross-disciplinary approaches.”盡管這門專業(yè)具有很強的雕塑形態(tài)意識,但是通過或2D或3D的方法,很多該專業(yè)的學生都在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融入了包括裝置,表演,視頻,以及其他跨學科的作品。
在MICA,即使Fiber涉及到Fashion,也更多的偏向于Experimental Fashion,也就是時尚領域中,材料可行性的探索性研究。學生的重點,會集中在時尚領域,這才是我們大部分同學所想的,時尚設計中的面料。
說過了上面幾個學校都有的專業(yè),下面我們再來看看幾個比較特殊的專業(yè),像是MICA的General Fine Arts。這個專業(yè)其實之前我們在招生官活動季的采訪中,來自MICA的現(xiàn)任招生官Alessandra Torres也曾和我們簡單的分享過這個專業(yè)。不同于Fine Arts,這個專業(yè)中文可以翻譯為“綜合藝術”,這個專業(yè)的重點,不是任何的媒介,或者藝術形式,也不是具體到領域的知識框架。這門專業(yè),是MICA為純藝術,專門設置的跨學科專業(yè),你沒有看錯,這門專業(yè)的重點與核心,就是“跨學科”。
這個專業(yè)的學生,創(chuàng)作范圍依舊是繪畫、視頻、表演、寫作等,但是除了這些傳統(tǒng)純藝術創(chuàng)作,無論你選擇是哪種形式表達自己,都是以跨學科作為專業(yè)核心的。跨學科,跨媒介,在學習和創(chuàng)作中,要不斷的融入這兩點。尤其MICA在官方說明中,就直接的表達了:“Versatility and exploration-this is what you can expect from MICA's General Fine Arts major.”多功能性和探索性,是這門專業(yè)的重點。
“跨學科雕塑”,說實話,我也是第一次見到有這么“明目張膽”把跨學科放在專業(yè)名稱里的,但是就像我前面介紹到的Pratt招生官Megan的workshop,雕塑其實也可以“跨學科”,也可以是多媒介的展現(xiàn),只不過MICA將這個“Workshop”擴展為了一個完整的專業(yè)。
雕塑是當代藝術的起源,很多全新的藝術表現(xiàn),其實我們都可以看作是雕塑,比如新媒體藝術裝置,行為藝術裝置,交互空間體驗,其原始的起始點就是雕塑。比如在服裝設計里,服裝是設計師創(chuàng)造的雕塑;產(chǎn)品設計里,我們也可以把具體的產(chǎn)品看做是一件“雕塑”。
而Interdisciplinary Sculpture,就是給了學生機會,在這樣一個高度包容且“原始化”的專業(yè)里,探索“跨學科”。
而這門專業(yè)的重點,就是讓學生在不斷的探索中,獲得自己獨特的藝術思維,和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法。而學生所研究的項目,和General Fine Arts一樣,都不是具體的某一領域,而是全球化的社會問題,生活問題等。
就好比服裝設計,即使設計師在設計中融入了各種各樣的元素,但是最終的呈現(xiàn),都需要依靠“服裝”這一媒介來實現(xiàn),但是Interdisciplinary Sculpture卻不同,雖說是雕塑,但是雕塑的形態(tài)有很多種,最終的呈現(xiàn)也可以依靠不同的形式,相較服裝設計,更具自由度。
這個是比較特殊的一個專業(yè),因此我放在最后和大家單獨說,介紹這個專業(yè)的院校,不是RISD,MICA,也不是RCA,而是SVA。SVA的Computer Arts專業(yè)一直都是大名鼎鼎,借助于這樣的優(yōu)勢,它的Fine Arts也特別強調(diào)New Media的應用。雖然在本碩階段的Fine Arts都是直接以具體的專業(yè)來出現(xiàn)的,但是在Continuing Education部分,我們可以通過專業(yè)短期課,看到SVA對Fine Arts的理解。其中特別顯眼的,就是Interdisciplinary and New Media。
其實正經(jīng)來說,這并不算是一個專業(yè),畢竟在SVA,F(xiàn)ine Arts就是一個專業(yè),但即使是在Fine Arts專業(yè)部分,我們也能看到這樣的一句話:“In addition to traditional media,SVA offers experimental practices in digital sculpture and the emerging field of bio-art.”,除傳統(tǒng)媒體外,SVA還提供數(shù)字雕塑的實驗實踐和新興生物藝術領域。
相較于傳統(tǒng)的Fine Arts定義,SVA已經(jīng)完全賦予了Fine Arts全新的概念,除了傳統(tǒng)媒介外,F(xiàn)ine Arts在當下就是結合新媒體技術,來表達的藝術形式。其中New Media和Bio-Art已經(jīng)幾乎成了必備項。相較于前面我們看到的3所學校,SVA做出了更加果斷的選擇。
瀏覽今天講到的Fine Arts定義,和我以RISD,MICA,RCA,SVA為例,說到的具體Fine Arts專業(yè),不難發(fā)現(xiàn),雖然傳統(tǒng)定義上,純藝術是區(qū)別與應用美術的存在,但是到目前來說,兩者間的界限其實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交錯。
尤其在一些概念的理解上,就好比前文說到的Glass,它既可以作為應用藝術中的玻璃制品,作為有一件“產(chǎn)品”存在,也可以作為一種藝術表達用的材質(zhì),此時,它和我們所見的繪畫材料,屬性上沒有區(qū)別。
其次,也正如玻璃專業(yè),以往大部分人印象中不可能存在于純藝范圍內(nèi)的專業(yè),像電影,珠寶等,其實都是將它們作為了具體的“作品”,而非藝術表達形式,以藝術表達媒介的身份出現(xiàn),它們都可以算作純藝范圍內(nèi)。
最后,純藝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傳統(tǒng)定義里的5大藝術形式是Fine Arts,當下結合了新媒體技術和數(shù)字媒體專業(yè),如裝置藝術,交互雕塑等,也都屬于Fine Arts。
自然光線為你推薦更多話題:
珠寶與金屬設計:以RISD和RCA為例,解鎖純藝術的珠寶設計全新表達
本文均屬自然光線國際藝術教育團隊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jīng)允許不能以任何形式的商業(yè)轉載,如有發(fā)現(xiàn)必追究法律責任。